5月12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8部门印发《四川省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攻坚突破行动计划(2025—2030年)》,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此前,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已陆续出台政策,鼓励脑机接口产业发展。此外,技术突破与产业规范并行。近日,国内首个“脑机接口专利与知识产权”在线平台正式推出。与此同时,阶梯医疗超柔性微创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的前瞻性临床试验进展也于近日发布。业内人士称,在技术革新和政策红利催化下,脑机接口有望逐步实现商业化应用。
政策组合拳助力行业发展
《四川省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攻坚突破行动计划(2025—2030年)》提出,到2030年,开展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3000例/年,脑机接口技术产品服务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类疾病、药物及数字成瘾疾病患者超10万人次/年,康复设备应用超2万人次/年。推动多场景应用,持续提升新一代人机交互技术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应急安全等重点领域渗透率。
今年以来,各地利好政策密集推出。1月份,《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印发,提出加强多元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级政府资金、投资基金强化早期投入;《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聚焦突破前沿科技问题,组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的决策咨询体系,及时培育布局战略性项目;强化要素集成,协同推进产品研发创新。
除此之外,3月3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征求意见稿)》,提出优化特殊审批程序,加强对人工智能、生物材料“揭榜挂帅”产品的注册指导,配合相关部门出台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产品支持政策,持续健全标准体系,加强脑机接口柔性电极等新型生物材料标准化研究。
在脑机接口相关价格项目方面,3月底,湖北省医保局率先对接落地,发布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其中,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6552元/次,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3139元/次,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966元/次,标志着脑机接口在医疗领域服务患者“最后一公里”接通。太平洋证券认为,此举为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政策保障,促进了高水平医疗创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临床应用。
技术研发持续突破
阶梯医疗公布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一位因遭受高压电电击四肢截肢的受试者在大脑运动区植入电极一个月后,已能通过意念操控,可熟练“点击”鼠标、下五子棋、玩马力欧赛车。
“目前团队正在对受试者进行术后的脑控训练。本次发布的是一个月的初步训练结果,整个训练流程将持续3-6个月,后续会有持续的结果发布。”阶梯医疗创始人、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研究员赵郑拓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脑机接口技术路径丰富,处于技术加速变革期。根据信号采集和输出方式不同,脑机接口技术可分为侵入、半侵入、非侵入。
脑机接口核心技术壁垒集中于产业链中上游,主要包括硬件(电极、芯片)、脑机接口手术、脑电采集处理与分析。脑机接口技术主要功能可以归结为监测、替代、改善恢复、增强、补充,应用场景广泛。下游应用场景以医疗方向为主,2023年中国脑机接口医疗领域应用占比达到56%。在医疗领域应用分为意识与认知障碍诊疗、精神疾病诊疗、肢体运动障碍诊疗、感觉缺陷诊疗四大类。
脑机接口行业前景广阔。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9.8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突破60亿美元,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5.22%。医疗健康是当前脑机接口最成熟的赛道。目前,我国脑机接口设备的市场规模在十亿元级别,占全球市场份额不足十分之一。机构预测,2040年我国脑机接口综合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2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6%。
近年来,上市公司也在加码布局脑机接口领域,以布局下游解决方案为主。伟思医疗近日表示,公司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和技术储备,涵盖团体生物反馈、多参数生物反馈、新生儿脑电监测等产品。截至目前,公司已获得数十项与脑机接口相关的专利成果。
翔宇医疗近日表示,公司自主研发的脑机接口系列包含多款不同规格、不同配置的无线脑电采集系统,采用多通道无线脑电采集技术,最高可达256导,基本能够覆盖康复领域的相关应用场景。同时,公司脑机接口和外骨骼机器人相结合的产品已在研发中。
中信建投认为,尽管脑机接口技术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研发和应用潜力巨大,产品未来3-5年有望逐步商业化。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澐甲财经立场,版权归原发布者所有https://789877.com/6103/